close

我們先來了解什麼是「古典音樂」

「古典音樂(classical music)」一詞最早見於19早期初期,

最初是用於凸顯從巴赫到貝多芬的這一段黃金時期。

牛津英語詞典中「古典音樂(classical music)」一詞最早出現在1836年。

(以上這段是抄維基百科的)

 

不過「古典音樂」名詞沿用至今, 已經不是只代表1730-1820以海頓、莫札特

到貝多芬為代表的「古典樂派」, 而是成為這類型音樂的代名詞.

其發展至今涵蓋了浪漫樂派、印象樂派、新古典、近代到現代藝術,

我們也可以說是整個西方世界的「學院音樂」、「官方藝術」

 Beethoven.jpg  

*圖片: L.V.Beethoven貝多芬

 

古典音樂的「演奏環境」

古典音樂的起源, 多半來自於宗教信仰,

從巴赫時期開始, 許多作曲家都是對著上帝說話,

所以巴洛克時期的古典音樂, 最常是在「教堂」演奏.

4923c2cbc3f40.jpg   

 到了海頓時期, 古典音樂更是上流社會的「高級嗜好」

從古至今呢, 上流社會不外乎就是有錢的商人以及皇宮貴族,

那麼自然最常在帝寶, 啊不是, 是「宮廷」演出了.

下載.jpeg   

後來更有許多「音樂廳」「歌劇院」的誕生

讓更多的民眾也能一起欣賞古典音樂, 隨著時間, 古典音樂也愈來愈平民化.

 下載 (1).jpeg  

 所以注意到了嗎?

「教堂、宮廷、音樂廳、歌劇院」的共同點是什麼?

就是屋頂都很高, 空間都很大, 而且都是室內是不是?

所以古典音樂總是在「空間大的室內」演奏.

 

現在我們可以來討論「古典樂的錄音」了

1. 麥克風收音(Miking)

古典樂不同於流行音樂的地方就是: 都是使用acoustics的原聲樂器,

並且在演出的場地上不用經過插電或擴音. (少數現代音樂除外)

所以當觀眾在聆聽古典樂時所聽到的音響效果, 都經過非常多的空間反射而來,

經過空間的潤飾後, 聲音都比較不直接, 殘響(reverb)時間也比較長.

這些樂器其實非常近聽時都會聽到許多尖銳的雜音, 隔一段距離反而比較好聽.

所以無論我們在錄音室, 或是音樂廳錄音時, 麥克風都不會放得太近,

通常要包含了空間音和直接音, 去找到一個最好聽的位置來收音.

這一點就跟流行以及爵士非常不同, 爵士和流行通常會比較喜歡緊實一點的聲音,

而會把麥克風放得非常近, 較乾淨的聲音也較利於後製.

 

2.音場(Sound Field)

古典音樂的合奏, 無論是室內樂、合唱團、歌劇、或交響樂團,

都是絕對不能分開錄的, 也就是他們必須彼此看到、聽到、感覺到對方的呼吸.

在同一個空間裡, 聲響上的主張是「和聲上的延續」, 「音色上的融合」.

對於音量上的平衡, 古典音樂家更是習慣用自己的耳朵來判斷、校正, 而不是錄音師的推桿.

這一點跟傳統爵士樂比較接近, 都是講求樂手間合奏的默契、音樂的感覺.

如果要求古典音樂家戴耳機聽節拍器(click)錄貝多芬的話,

那不如直接殺了他們吧XD

因此古典音樂在錄音的時候, 麥克風之間的竄音是必然的結果,

在音場上也比較難定位得那麼清楚,

更不會去做聲音從左跑到右、從右跑到左的效果.

 

3.音量(Volume)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一個經驗, 就是在車上聽音樂時,

聽到交響樂時都覺得很小聲, 聽到Lady Gaga都好大聲?

如果有廣泛聽不同類型音樂的朋友, 一定不難發現怎麼古典音樂的CD總是比較小聲?

這是因為古典音樂為保留更多的動態範圍和原本音色,

錄音混音時比較少用壓縮, 即使用也特別小心, 就是深怕讓樂器的聲音失真. 

而流行音樂則是大量的使用壓縮器(compressor), 又經常是每個樂手分開錄,

以及加入許多的電腦合成音樂, 甚至沒有什麼大小聲的起伏.

所以幾乎可以把音量從頭到尾都維持在100%. 

因此每當聽完古典的專輯再聽流行的專輯時, 

都會被突然變大的音量嚇一跳而趕快轉小聲.

 

當然除了以上三點以外, 還有非常多的細節不同, 這邊只能用筆者自己的角度來解釋,

如果有不周全之處, 也歡迎和我一起討論.

不過講那麼多, 不如自己親耳聽聽看同樣是鋼琴,

古典音樂和流行音樂錄出來的差異有多大. (建議用稍好的喇叭或耳機)

 

 1.古典鋼琴, 演奏者為法國新生代鋼琴家Hélène Grimaud (2011)

 

 

2.流行鋼琴, 同樣選自法國的流行歌手Emily Loizeau - Sur la Route (2006)

 

聽完後, 我們不難發現, 完全是天南地北的結果, 整個畫面都不一樣了.

因為不同的音樂類型, 音樂的起源和發展都是完全的不同,

因此在對聲音的想像、要求、思考都是完全不同的 (但是都很好聽)

而主導錄音的製作人、錄音師的背景也是非常重要的,

一個很少進到音樂廳欣賞古典樂的錄音師是不會知道古典樂要的聲音是什麼的,

反之一個只會聽古典音樂的錄音師也無法錄出流行要的那種靈魂.

 

但是就像這世界上所有的事物一樣, 種種以前無法跨越的界線, 

在時代不斷進步中, 也不斷地跨越和融合了, 音樂也是.

電影配樂、跨界音樂、實驗音樂、民族音樂...等等

各種類的音樂不斷地在跨越、交流、融合,

對於錄音的處理方式也有更多新的做法, 也沒有什麼是一定不變的真理.

 

 

筆者為ff studio錄音師  左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f studio 錄音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